其他
在论文致谢里,当代大学生都敢写点啥?_?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地球人研究报告 Author 你的外星小姨
致谢部分是一篇论文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的学者认为致谢是作者对待论文态度的重要表现
影响我们一生的恩师
默默陪伴我们的父母
已经相遇的另一半
一起努力过的同窗
都曾是很多作者的致谢对象下面就和学联君一起来了解一下众多篇论文当中大家都是如何“致谢”的吧!
👇👇
有人说,每当论文写不下去时,就去写两句致谢。致谢,是作为一篇论文或一部著作里自由度最高,也最柔软的部分。“致谢”大概是最特殊的存在——它不受格式拘束,更是见证了作者的成长。
▲《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
美国物理学家杰克·H·赫瑟灵顿,可能是把论文玩的最野的人。
1975年,他发布了一篇低温物理领域的论文《Two-, Three-, and Four-Atom Exchange Effects in bcc 3He》,讨论了固态氦 -3 不同温度下的物理性质。
这是一篇在未来极具影响力,不断被后人引用的论文。而其第二作者,是他家里养的一只猫。
这其中有不少理由。一部分是因为,尽管创作者只有作者本人,但他在写论文的时候频繁使用了“我们”等复数人称。因为懒得改,他就顺手把猫列为二作,其乐融融。(据说这事被发现,还是因为有其他学者想找二作聊聊。)
在几十年前的学术界,这恐怕是对自家宠物的最高规格感谢。
但时至今日,想这样通过论文来赞美自家宠物,已经变得不再稀奇。
人们时常在论文致谢里提到自己养的猫猫狗狗,甚至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你可能想象不到,现在的学生们都会在论文里感谢什么。以下致谢内容均取自于知网内公布的论文。
在更崇尚理性的学术界,致谢通常是一篇论文里唯一感性的部分,也是最不被重视的一个环节。
在早年,出于对论文的严肃态度,致谢的态度也往往是拘谨而克制的。
但随着越来越多鲜活的年轻人开始搞学术,在论文致谢里,我们开始能看到一些新奇的事物。
首先是宠物——在论文里感谢宠物早已不是新鲜事。
人们更倾向于感谢宠物猫的陪伴,以及其带来的“放松感”。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完成的论文,猫在致谢中的出现率相较更高。
一只毛茸茸的猫,对于学者来说已经是标配。
狗的出场就相较更少的多。当然,这并不是因为狗子更不值得喜爱,而是相较而言,猫更适合作为写论文期间的陪伴宠物。
不过也不是所有猫都那么懂事——这也让人们对它们既爱又恨。
值得一提的是,一种特殊的“宠物”也会在论文里出现。
实验动物。
在医学或生物领域,实验动物是必要的存在。大量的论文结果,都于动物实验中产生。
医学生们对这些动物心怀感激。在医学论文中的致谢里,作为实验对象的老鼠、兔子常常会被提及。
虽为三言两语,但永远不失敬畏。
这也是论文致谢的真正含义:感谢,铭记那些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存在们。
感谢XX的帮助,如果不是你……
我论文早就写完了。
这是近年来论文致谢里比较常见的一种文体:反向感谢。
反向感谢的精髓在于,要先抑后扬:先是把对方捧到天上,再来一句“要不是你我早就写完了”来制造喜剧效果。
他们之所以用这种方式来感谢,倒不是真的责怪对方拖延了论文进度,而是用一种年轻且幽默化的方式来抒发情感。
你总能从那一半埋怨一半感谢的话语里,看出当代年轻学者们的鲜活劲儿。
即使你可能只是游戏打的比较菜,都有可能荣登进舍友的论文致谢里。
值得一提的是,“前男友”在这类致谢里经常出没。
这给了广大男性同胞一个警示:如果在和女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过于“渣”,搞不好还会被记录在论文里名垂青史。
至于“女朋友们”,你们的“不出现”就已经是种原罪。
有的偶像歌手,甚至因为唱歌太好听都要被“阴阳怪气”一番。
这类的适度幽默,在学术界开始更加常见。搞科研等于老古板,这种偏见已是过去式。
不管你研究的方向有多硬核,在可以适度发挥的致谢里,人们啥都敢写。
从论文的致谢中,我们经常可以瞥见作者的学生生涯一角。人际关系好的学生,常常会感谢自己的众多好友。深受导师青睐的学生,往往会大肆赞美老师的优点。喜欢学习的学生,往往会提到本校的图书馆。
至于干饭型选手,他们的致谢看起来则像是报菜名。
对新生而言,研究学校食谱,或许还不如翻翻致谢来得实在。
无论是麻辣香锅还是烧烤,学生们开始在致谢里感谢任何给自己带来治愈感的事物。
它们或许在旁人眼里看来不值一提,但对作者本人而言的价值却难以量计。
奶茶咖啡等提神饮品,在致谢中算是最常见的物理食粮。至于精神上的慰藉,则是各类轻松类型的影视剧出现率较高。
值得反复观看的长篇动漫,或是老牌情景喜剧,经常被学生们重点提起。
也不乏有一些新鲜事物入席。
感谢偶像、音乐创作者已经是致谢里最常出现的现象。毕竟求学路漫漫,没歌听怎么行。
比较有意思的是,越是高质量的、经久不衰的偶像,在论文致谢中出现率越高。
比起当今的“数据流量”,这可能才是鉴定明星的最好方式。
除此之外,游戏也逐渐开始成为学生们感谢的对象。
虽说这样多少会显得自己有些不正经或是“中二”,但这也是青春留存的最好证明。
至于最新奇的致谢,那可能是感谢小偷的这位。
一篇名为《癌症晚期患者死亡认知的社会工作实务探索》的论文致谢格外令人印象深刻:这篇论文在调研过程中,多位癌症晚期患者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但却在作者完成文章之前遗憾离世。
在致谢中,作者写下这样一段话。
寥寥几笔,分量却很高:这些患者们的存在与离去,并非没有意义。
他们在生命最后贡献出的讯息,促使了这篇论文的诞生。而这一篇论文,又或许能在此后启发出更多的科研成果。
除去学者们的付出,这些常常不被注意到的事物,正在暗中推动世界前行,它们大多是爱、支持、希望……
在论文致谢这个最具人文关怀的部分,我们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譬如逝去的亲人。
永存的偶像。
在迥然相异的科研领域,一些相同的存在正在激励人们前行。
我们很难说,他们究竟对这些论文的实质性诞生有何种影响。
但倘若没有这些,世界也定不会是如此这般。
在庞大的论文库内,无数篇致谢给人这样一种感觉:这部分文字,永恒记叙下了作者的一部分人生。
本科生论文感谢最多的是父母、情人;到了研究生,老婆/老公的支持又成了他们背后的靠山;在博士论文里,感谢孩子的出世开始更为常见。
我们常常认为,科研成果的诞生,更多得益于理想、意念等宏大的事物。
但实际上,那些如上述所说的——微小的爱与支持,才是学者们最大的动力。
在论文的致谢部分展现的是作者在学术过程中记录的所遇、所学、所爱、所感和想要致谢的那些微小的爱与支持的对象
谁会是出现在青们论文致谢里的人呢?学术路途不易愿你我始终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只问深情,只问盛放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成为一束光,照亮眼前路
争当时代弄潮儿//每日一学习//天天约定你
好文推荐丨点击可跳转原文
① | 粤P | 河源,值得被看见的城
③ | 11月18日 | “在开放包容的基础上交融互鉴,在良性竞争的同时互利合作”④ | 南粤青年说 | 你的2021,过得怎么样?⑤ | 我为同学做件事丨公文培训——办公技能大放送⑥ | 11月17日 |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